| ¡¡ |
 |
|
|
|
|
 |
|
 |
|
HOME > Resources >
Newsletters |
|
|
| ¡¡ |
|
|
Title |
|
Korean Industrial Insight No.20 of AI, Semiconductors, Batteries, Electric vehicles, and Bio in chinese |
|
|
Author¡¡ |
|
KH |
|
Post Date¡¡ |
|
2025-11-03 |
|
|
Read |
|
43 |
|
Attach File |
|
- |
|
I. 人工智能产业动向
1.80% 建设?#26234;能工厂?#30340;中小企业表示?#26377;必要在制造业引入人工智能?
-韩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对502家企业开展调查-
一项调查发现,在已实施智能工厂的中小企业中,有80%对在其制造流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持积极态度。 根据韩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发布的《建设智能工厂的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47.4%已建设智能工厂的中小企业回应?#26377;必要在制造流程中引入人工智能?#12290;如果将?#20013;立?#30340;回应也计算在内,认为制造业需要引入人工智能的比例上升至 78.5%。 特别是,随着智能工厂建设水平从基础阶段(38.8%)向高度化阶段(58.4%)提升,采用人工智能的需求也在增加。 本次调查对象为近五年参与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智能工厂项目的502家中小企业。 最需要采用人工智能的领域依次为质量管理(33.9%)、生产优化(32.3%)和流程自动化(31.9%)。阻碍因素主要是初始成本负担(44.2%)和缺乏专业人员(20.5%)。68.9%的企业表示,他们愿意投资低于1亿韩元,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来提升其智能工厂。 54.6%的企业表示将积极参与政府新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工厂支持项目(AI Factory)。中小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最需要的支持包括直接资助(72.3%)和人工智能咨询(21.9%)等。 77.1%的受访企业认为自身智能工厂运行良好。满意度最高的领域依次为:提高生产力(42.0%)、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业安全(36.1%)、高效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25.5%)、提高质量(25.3%)以及降低成本(14.9%)。相反,缺乏专业操作人员(43.8%)和高昂的维护成本(25.9%)被认为是挑战。
2.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将与中国最大经济体广东省拓展氢能、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 -通商资源部副部长出席第十届韩粤发展论坛- -探讨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及支持企业入驻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正与经济规模位居中国首位的广东省商讨扩大尖端新产业合作。 产业通商资源部副部长朴宗元于20日(当地时间)起,出席在中国广东省举行的为期两天的第十届韩粤发展论坛。 韩粤发展论坛已举办十届,是韩中地方政府之间首个高层合作渠道。 来自韩国和广东省的政府官员、商协会官员和企业家出席了此次论坛。他们分享了投资政策,并讨论了扩大在氢能、人工智能 (AI) 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合作,以及韩国企业参与中国国内市场的途径。 朴副部长阐述了在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中韩产业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计划通过加强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助力企业开拓商业机遇。 他同时提议,将持续深化与广东在尖端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贸易合作契机。 此外,在与广东省副省长张国智的会谈中,双方将探讨支持在粤韩资企业、稳定供应链及扩大新兴产业合作等议题。 在近期出口管制加强的背景下,对广东方面的配合表示感谢,并强调此类合作需持续推进,以促进两国顺畅的贸易关系。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表示:?#20170;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主要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有助于韩国企业在华业务的实质性合作。?
3. GU+ 发布 AI 通话应用“ixi-O 2.0”…增强搜索和摘要功能 -搭载语音诈骗检测?#21361;险URL拦截?#21452;号码功能-
LG U+[032640]于20日发布了强化个性化定制功能的人工智能(AI)通话应用“ixi-O 2.0?#12290; ixi-O可在设备端提供实时电话诈骗检测、通话录音摘要、可视化通话等功能。 2.0版本新增基于通话内容的AI对话检索与摘要功能,以及通过分析通话和短信数据向用户推荐所需AI功能的引导页面“Discover 2.0?#12290; 在“Discover 2.0?#20013;,用户可通过短信分析实现日程管理,或搜索通话中提及的地点等AI推荐信息。 安卓系统新增两项功能:当用户点击短信或KakaoTalk中的钓鱼风险URL时触发的?#21361;险URL检测?#35686;报,以及自动识别短信优惠券、预约日程并在临近日期提醒的“AI短信提醒?#12290; iOS版Exio 2.0新增?#21452;号码?#21151;能,支持单台手机同时使用两个号码。 LG U+补充说明,计划将ixi-O从AI通话应用升级为超个性化AI助理应用。
II.半导体产业动向
1.成功开发出新一代高性能、长寿命超薄半导体技术
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20日宣布,由汉阳大学朴熙俊教授和金庆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最大化备受瞩目的下一代半导体材料钙钛矿的性能与稳定性,从而实现了高性能、长寿命薄膜晶体管(TFT)的制造。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半导体材料类型是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特定方式组合和加工,即可制成半导体器件。 实现低功耗电子设备及集成电路需同时运用N型与P型器件。然而,与高性能N型器件相比,在P型器件中实现高性能一直是半导体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 研究团队发现,环保型锡基钙钛矿在电荷传输方面具有有效质量小、散射特性低等优势,认为若能解决该材料固有的氧化及薄膜质量下降问题,即有望实现超越现有任何商用材料的卓越性能。 研究团队证明,用甲基氯化铵 (MACl) 替代钙钛矿中的部分阳离子和阴离子,证实可有效降低缺陷密度并克服结构不稳定性,从而同步解决氧化与薄膜质量劣化问题。该策略同时解决了氧化和薄膜质量下降的问题。基于此策略,该团队成功开发出性能卓越的 P 型薄膜晶体管。 加速寿命测试结果预测,该材料在常温下可维持初始性能的70%以上长达约10年。这表明若结合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商业化的封装技术,该材料已达到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的水平。 朴熙俊教授表示:?#26412;次成果是首次在锡基钙钛矿材料中同时实现顶尖电学性能与长期稳定性的突破,有望拓展至下一代显示器、光传感器、低功耗逻辑元件等多元领域。? 三星电子SAIT共同参与了此次研究,相关成果已于17日在线发表于电气电子工程领域顶级国际期刊《自然?#30005;子学》。
2. Shinsung E&G在?#21322;导体博览会?#19978;展出除湿清洗一体机等创新技术
Shinsung E&G于20日宣布,参加10月22日至24日在首尔COEX举办的?#21322;导体博览会(SEDEX 2025)?#65292;并展示在现有清洗设备中增加除湿功能的尖端洁净室解决方案。 该设备专为先进半导体工艺设计,通过湿度感应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去除晶圆厂空气中的水分并维持恒定湿度。这可防止晶圆腐蚀和电路故障,从而提高良率。 Shinsung E&G还展出其高性能升降系统(HPL)。该设备通过地面模块化方式替代洁净室天花板施工中的高空作业,大幅提升安全性。其扩展的工作台范围可同步施工上部设备,从而缩短工期。该方案既能为客户节省工厂建设周期与成本,又通过预防安全事故助力ESG经营。 此外,还将展出各种创新设备,包括利用激光和高灵敏度摄像头实时可视化细颗粒物的颗粒可视化系统、净化室外空气以营造稳定洁净室环境的室外空气控制单元 (OAC),以及在节能的同时增强有害气体去除和净化功能的内部化学过滤器 FFU (ICF)。 Shinsung E&G 的一位代表表示:?#27492;次展会是亲身体验我们尖端洁净室技术的机会。我们正在将业务范围从先进半导体领域的洁净室业务扩展到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 HVAC(暖通空调)领域,并致力于成长为全球市场领先的解决方案公司。?
3.半导体?#36229;级周期?#26174;现?#20154;才争夺战白热化 -全球第三大企业美光扩大产能- -“HBM?#23553;装人才?#22791;受青睐- -三星•SK海力士也启动招聘经验丰富的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AI)半导体需求激增,半导体行业?#36229;级周期(长期繁荣期)?#27491;式开启,全球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各企业正扩大招聘范围,试图从拥有尖端技术人才的竞争国家及同行企业中挖角核心人才。 据19日行业消息,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企业美光近期通过全球商业社交平台领英,面向台湾地区招聘全球工程师。台湾工厂是美光的高带宽内存(HBM)生产基地。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与美光正集中力量开发用于下一代AI加速器的HBM4,此举被解读为争夺HBM开发主导权的战略布局。据悉美光主要招聘HBM及封装相关岗位人才。 为扩大HBM产能,美光在投资海外新工厂(晶圆厂)的同时,也着力扩充人才储备。人才争夺战已跨越国界,在竞争对手国家同样展开。美光去年底在韩国京畿道板桥区对国内半导体资深工程师进行面试,并在韩国主要大学举办招聘说明会。今年初,该公司还招募了将在日本广岛工厂工作的韩国工程师,并为明年投产的新加坡工厂招聘员工。 韩国企业也在全力抢占国内外人才。三星电子上半年在台湾招聘了拥有两年以上存储半导体相关经验的工程师,招聘岗位涵盖存储业务开发、销售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该公司今年下半年的新员工招聘正在进行中,录用者将于明年上半年入职并分配至各事业部。 SK海力士通过?#21313;月海力士月度人才计划?#21551;动资深员工招聘,据悉将在HBM电路设计与验证、解决方案设计等10个岗位招募两位数规模人才。在设计、工艺、量产等领域也同步开展应届生招聘。 这些企业鉴于今年激增的AI驱动型半导体需求预计将持续数年,正竞相扩大投资以增强竞争力。此举源于其判断:进入半导体超级周期后,若能抢占初期主导权,便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III. 电池产业动向
1.?#32784;低温性能和更高稳定性?LG Energy Solution 开发全新电池技术
LG Energy Solution于20日宣布,与浦项工科大学(POSTECH)、成均馆大学共同开发出可同时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与热安全性的电解液核心技术。 该技术可在零下20°C环境下维持约87%的电容容量,并将热失控抑制率提升至90%以上。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能源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及《材料化学A》。 此次研发的核心是运用?#28911;丙基三甲基磷鎓(APT)?#31995;列离子化合物开发的电解质技术。 离子化合物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如磁铁般强力结合形成,在电解质中通过离子迁移实现电流流动。 尤其是基于APT的离子化合物,其作用远不止于降低电解液凝固点的简单添加剂,它们还是一种能够控制界面反应的多功能材料。。 联合研究团队将该物质引入电解质体系后,同步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衰减问题。 实际应用该技术的电池单元在零下20℃的严苛环境下,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约87%的高容量保持率。 通常情况下,电池单元在相同条件下仅能维持约10%的容量。 此外,将同类APT系离子化合物应用于高容量硅负极电池后,成功抑制了90%以上的热失控现象,显著提升了电池热安全性。 公司预计该技术可将电池单元起火时产生的热量降低90%,大幅减缓热传递速度。 LG Energy Solution相关负责人表示:?#22522;于APT的电解质技术不仅能应用于电动汽车,还能在航空航天、极低温环境电池等多元领域创造全新客户价值。?
2.全球储能系统 (ESS) 市场由中国主导?#38889;国电池难以巩固领先地位 -在美国建立ESS生产基地?#20013;国监管为本土企业创造增长机遇? -政府全面展开 ESS 招标?#21253;括扩建 ESS 生产线在内的应对措施正在加紧推进-
储能系统 (ESS) 市场已成为继电动汽车之后的下一代增长引擎,全球市场对 ESS 市场领导地位的竞争日益激烈。 韩国国内电池行业正寻求反弹机会,利用北美市场的扩张和政府对 ESS 项目的扩大,以对抗中国企业的主导地位。 19 日,据市场调研公司 SNE Research的调查显示,全球 ESS 市场实际上由中国企业主导:宁德时代(37%),其次是亿纬锂能(13%)、比亚迪(9%)、中航锂电(7%)和高盛(6%)。 相比之下,韩国三家电池公司的总市场份额仍保持在个位数。韩国电池行业在全球储能系统 (ESS) 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55%暴跌至2024年的6%。 业内人士认为,韩国电池公司仍有机会,尤其是在北美市场。据市场研究公司BNEF的数据,美国储能系统 (ESS) 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51GWh飙升至2030年的485GWh,再到2035年的976GWh。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大幅削弱了中国电池的价格竞争力,预计这三家韩国电池公司将在长期内扩大其在ESS市场的份额。 LG Energy Solution于5月率先开始量产ESS电池,将其位于北美荷兰工厂的电动汽车生产线转换为ESS使用。 三星SDI也于本月利用与Stellantis的合资企业开始了本地生产,SK On计划于明年下半年在其佐治亚州工厂开始ESS生产。 此外,随着政府长期储能系统 (ESS) 招标进程的全面展开,人们对韩国电池行业新增长引擎的期待日益高涨。 韩国储能系统市场发展迅速,到2018年已占全球新增储能系统容量的一半。然而,由于盈利能力低下和安全隐患,自2019年以来,储能系统市场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政府今年启动年度储能系统招标,目标是到2038年供应23GW,预计韩国市场将重拾增长势头。 第一轮招标于5月举行,在全国八个地区选定了储能系统建设商,总容量达到563兆瓦,超过了原定的540兆瓦目标。三星SDI被选为六个项目的优先投标人,已锁定整体订单量的76%。 第二轮招标定于本月举行,预计将与第一轮招标类似,总容量为540兆瓦,预计价值为1万亿韩元。供货日期定于2027年12月。 在第一轮招标中表现突出的三星SDI,此次预计将继续主打三元锂电池(NCA),而LG Energy Solution与SK On则有望凭借价格优势推出磷酸铁锂电池(LFP)。 鉴于从选定供应商到正式供货尚有逾一年时间,LG Energy Solution与SK On正积极筹备应对策略,包括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国内或扩建ESS专用生产线等,以备第二次招标。
3.1~8月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装载量达152万吨?#21516;比增39.5% -非中国装载量55万吨,增29.7%?#19977;元系增13.4% vs LFP增65.7% -中国企业包揽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前四大市场…“技术内化和生产多元化至关重要?
今年1~8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装载量同比增长39.5%。其中,以中国企业为主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增速高于三元正极材料市场。 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1~8月全球纯电动(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正极材料总装载量达152.1万余吨,同比增长39.5%。除中国外,本季度正极材料装载量达到约55.1万吨,同比增长29.7%。 按类型划分,三元正极材料装载量达61.9万吨,同比增长13.4%。龙柏(中国)与LG化学在三元系正极材料市场分别稳居第一、第二位。虽然L&F、Ecopro和Posco Future M等韩国企业占据前两位,但Reshine、Espring和杉杉等中国企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LFP正极材料装载量达90.2万吨,同比激增65.7%。LFP在整体正极材料装载量中的占比(按重量计)也提升至约59%。这主要归因于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BEV)大众市场的扩张,以及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前四名均被中国企业包揽,包括湖南裕能、万润、德方纳米和龙蟠等。这表明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实际上已被中国企业垄断。 SNE Research指出:?#27491;极材料市场正处于技术监管与供应链重组双重压力的转型期。中国严格限制正极材料核心技术的海外转让,欧盟则通过强化回收效率与回收标准要求向循环体系转型?#12290; 该机构进一步预测:?#38543;着中国企业海外扩张预示着全球供应过剩,价格竞争加剧,市场领导地位可能会转移到那些已经实现技术内化、基于回收的稳定供应和区域化生产的企业。?#21516;时建议:?#36880;步扩展已完成需求验证的生产线,并按区域模块化生产的策略可能会有效。?
IV.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向
1.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7万辆?#21019;历史新高 -去年全年销量超14万辆- -新车效应助力需求复苏- -年销量突破20万辆前景可期-
今年,韩国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7万辆,创历史新高。?#26032;车效应?#20811;服了需求低迷,实现了三年来的首次增长。年销量突破20万辆的目标也有望实现,这也是韩国电动汽车销量首次实现这一目标。 根据《电子时报》利用韩国国土交通部和韩国汽车研究院的新车登记数据汇编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70,514辆,超过了去年146,883辆的总销量。 170,514辆,较去年同期(108,430辆)增长57.3%。 * 韩国新注册电动汽车数量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1-9月) 104,002 164,482 162,593 146,883 175,140 数据来源:KAIZU 数据研究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韩国电动汽车销量创下自正式销售以来的最高月度纪录,达到28,528辆。今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以至于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在9月份左右就已耗尽。 这是自2022年以来,电动汽车销量三年来首次恢复增长。2021年,韩国国内电动汽车年累计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达到100,402辆,并在2022年达到峰值164,482辆。然而,需求却停滞不前,2023年为162,593辆,去年为146,883辆。 今年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归功于?#26032;车效应?#12290; 去年上市的起亚EV3今年销量达18,732辆,位居国产电动汽车销量榜首。现代汽车2月份上市的Ioniq 9销量达6,943辆,起亚3月份上市的EV4销量达7,034辆。 特斯拉、比亚迪、Polestar等全球品牌也受益于新车效应。特斯拉凭借新款Model Y,截至9月累计售出43,637辆,在包含国产与进口车的电动汽车市场中稳居榜首。 比亚迪韩国公司自4月份起陆续上市了三款车型——比亚迪ATTO 3、Seal和Sealion7,截至9月份累计售出3,018辆。上个月,该公司月销量首次突破千辆。 Polestar旗下“Polestar 4?#38144;量达2,227辆,同比增长443.2%。 预计第四季度将延续这一强劲势头。 随着起亚9月推出EV5,以及特斯拉即将推出的Cybertruck,新车效应预计将持续到年底,电动汽车年销量有望突破20万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70;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创历史新高,这表明电动汽车需求断崖期已然消解,市场正迈入实质性增长阶段。?
2.起亚汽车大幅扩大电动车产量?#21152;速推进电动化转型 -欧洲电动车产能扩大至3倍规模- -2027年前建立年产18万辆产能体系- -国内市场缩减内燃机汽车发动机产量- -通过电动化转型应对电动车需求增长-
起亚汽车将把欧洲本土电动汽车产量扩大至三倍。 其规划是在到2027年,仅在欧洲就实现18万辆的年产能,以快速响应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起亚汽车计划减少在韩国内燃机汽车中使用的Lambda 3发动机的产量,并专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 鉴于起亚汽车在本土与欧洲同步推进电动车生产,业内预测其电动化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据业内人士15日透露,起亚汽车计划到2027年将斯洛伐克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提高两倍,该工厂今年刚启动欧洲市场战略车型EV4掀背车的生产。 除EV4掀背车外,计划明还计划快速提高产量,生产EV2紧凑型电动SUV,该车型计划于明年在欧洲上市。 到2027年,仅斯洛伐克工厂就计划生产18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8万辆EV4掀背车和10万辆EV2。 起亚汽车同时宣布将缩减京畿道光明市小河洞AutoLand光明工厂的Lambda发动机产量。未来将专注于生产用于售后服务的Lambda发动机,并继续减少用于新车的Lambda发动机的产量。 对此起亚汽车表示:?#27491;持续就Lambda发动机生产事宜进行讨论。?
起亚汽车计划在削减Lambda发动机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的产量。去年9月,现代汽车集团首座纯电动专用工厂?#20809;明EVO工厂?#24050;在AutoLand光明落成。 起亚汽车在Autoland Gwangmyeong内占地6万平方米的场地上,共投资4016亿韩元建造了这座电动汽车工厂。 目前该工厂正投产小型电动SUV EV3及紧凑型电动轿车EV4。 鉴于起亚汽车正快速推进全球生产基地向电动化转型,业内预测其将能灵活应对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 经历需求停滞的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今年以来已显现复苏迹象。
3.电动汽车恐惧症依然存在:四分之一消费者表示十年内不会购买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7万辆,创历史新高- -火灾事故余波未平,信任重建仍在进行中- - 25%的消费者表示出于安全原因不会购买电动汽车-
尽管韩国电动汽车年度累计销量创下历史新高,但部分消费者仍存疑虑。去年仁川青罗公寓火灾后急剧萎缩的电动汽车市场虽已回暖,但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和韩国汽车研究院26日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韩国国内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170,514辆,远超去年全年销量(146,883辆)。仅9月份就售出28,528辆,创下月度新高。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到年底,预计年销量将首次突破20万辆。 虽然这标志着持续三年的?#30005;动汽车需求断层期?#24050;被突破,但消费者的看法仍然褒贬不一。根据汽车研究公司Consumer Insights发布的?#31532;四次电动汽车特别调查?#65292;70%的普通消费者预测电动汽车市场将会增长,但25%的受访者表示?#21313;年后仍无购买意向?#12290;此外,仅8%的受访者表示?#20004;年内有购买意向?#65292;而?至10年内考虑购买?#30340;比例高达64%。 消费者犹豫不决的首要原因无疑是?#23433;全性?#12290;在不考虑购车的受访者中,45%表示?#22240;火灾等安全隐患难以建立信任?#65292;该比例远高于车辆价格(25%)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14%)。去年青罗火灾事故后,电动汽车不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消费者仍选择内燃机汽车而非电动车。 尽管如此,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较去年有所改善。预测电动车市场将?#22686;长?#30340;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52%大幅攀升至今年的70%。认为市场将?#32500;持现状?#30340;比例为23%,?#33806;缩?#39044;期则降至7%。消费者洞察机构分析称:?#20805;电基础设施扩充、价格下调及续航里程提升共同推动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
政府扶持政策也为市场复苏注入动力。环境部长官金成焕透露,计划明年将电动汽车转换补贴最高增加100万韩元。据此,平均补贴金额将从今年的300万韩元增加至约400万韩元。
V.生物科技产业动向
1. Celltrio今年营业利润有望突破1万亿韩元?#34892;业内最大增长值得期待
Celltrion今年预计将实现销售额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万亿韩元,在制药与生物行业中创下最大幅度的业绩增长。分析指出,随着生产效率提升、新产品线扩展及成本率改善的协同效应,其盈利能力正迎来实质性回升。 韩国投资证券公司在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Celltrion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243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9%。预计营业利润将同比增长127%,达到1.116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率(OPM)将达到26.3%。尽管对现有产品线及“Zimpentra?的销售预期略有下调,但由于成本率改善速度加快,预计今年毛利率将提升9.2个百分点,达到56.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预计Celltrion下半年业绩动能将因生物类似药销售增长及新产品上市效应(Prolia•Xolair的仿制药)而增强。预计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将达到1.095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将达到3128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51%。 同时,该公司近期完成了对礼来公司美国子公司ImClone Systems的收购,成功布局北美生产基地。韩国投资证券预测,?#26126;年1月独立运营后,CMO(合同制造组织)销售额将从2026年开始计入合并财报。预计Celltrion2027年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5.6万亿韩元销售额与1.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
2.三星生物制剂分拆进展顺利?#20165;保留核心CDMO业务,提升股东价值 -股东大会以99.9%的支持率通过分拆方案- -John Lim:?#23558;消除仿制药领域利益冲突? -11月1日完成分拆?4日计划重新上市- -加快步伐,增强订单竞争力,提升股东价值-
三星生物制药通过分离委托开发生产(CDMO)与生物类似药业务,将重塑为?#32431;CDMO?#20225;业。随着17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以压倒性赞成票通过人员分拆方案,三星生物制药将仅保留核心CDMO业务。分拆计划于11月1日进行,经交易暂停期后,预计于11月24日完成变更上市及重新上市。 当日在仁川松岛会展中心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一项名为?#25209;准拆分方案?#30340;议程以99.9%的出席股东赞成票获得通过。公司分拆属于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事项,需获得出席股东三分之二以上及总发行股数三分之一以上赞成方可通过。 随着议案通过,三星生物制剂的投资部门将分离出来,成立新法人?#19977;星生物制剂控股?#12290;存续法人三星生物制剂将专注于CDMO业务,而新成立的三星生物制剂控股将全资持有三星生物制剂,负责子公司管理及新投资等事务。 本次分拆采用现股东按持股比例分配两家公司股票的人力分拆方式。三星生物制剂现有股东将按0.6503913:0.3496087的比例获得三星生物制剂与三星生物制剂控股的股票。分拆比例依据2025年第一季度末存续公司与新设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核定。 分拆日期定于11月1日,停牌期为10月30日至11月21日,预计11月24日重新上市。分拆完成后,两家公司将以独立企业身份重新启动,不再以母子公司的形式运营。 三星生物制剂希望此次拆分能够解决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自业务的竞争力。 首席执行官John Lim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3613;管Logics和Epis之间设有严格的信息防火墙,但一些客户仍将两家公司视为同一实体,这引发了人们对利益冲突的担忧。此次拆分将彻底解决这些担忧,并进一步增强我们赢得订单的竞争优势。?他进一步补充道:?#19977;星生物制药将专注于纯粹的CDMO业务,扩大超差异化生产能力,并积极投资ADC(抗体药物偶联物)、CGT(细胞与基因疗法)等领域,通过拓展产品组合提升全球客户满意度,持续强化竞争力。?
新设立的三星生物制剂控股公司将全资控股生物类似药专业企业三星生物制剂,并通过新设子公司推进生物技术平台等未来增长业务。首席执行官John Lim表示:?#20004;家具有不同业务特性的公司将独立接受企业价值评估,最终将提升股东价值。各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其业务本质的专业性和竞争力。?
此次分拆获得市场积极评价。全球最大投票权顾问机构ISS以?#24378;化业务专业性等方面具有战略合理性?#20026;由建议赞成,三星生物制剂第三大股东国民年金公团(持股7.3%)亦投下赞成票。 三星生物制药表示:?#19977;星生物制药与三星艾比斯控股将通过此次分拆,进一步巩固独立决策体系,强化各业务竞争力,致力于提升企业价值及股东价值。?
3.CJ集团携?#29983;物专家?#21152;速全球业务扩张 -首位新任CEO由尹锡焕担任- -聚焦生物领域?#20840;面启动转型战略- -培育PHA?#24494;生物组等新业务-
为强化核心增长引擎——生物业务,CJ集团实施了前瞻性人事调整。核心举措是任命生物事业部代表尹锡焕为第一制糖新任代表董事。此举被解读为撤回曾计划以5000亿至6000亿韩元规模推进的出售计划,正式启动生物业务跃升战略的决心。业界期待,他将与时隔六年回归控股公司的CJ未来规划室长李善浩协同作战,共同支撑集团战略执行。 据业内人士19日透露,CJ集团17日宣正式任命生物事业部代表尹锡焕为第一制糖代表董事。作为第一制糖新掌门人,尹锡焕新任代表自2002年入职以来历任生物南美事业部、全球营销、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位?#29983;物专家?#12290;他自2023年起担任生物事业部代表,其全球业务运营能力和研发战略制定能力均获高度认可。外界期待尹锡焕新任代表将主导第一制糖生物新事业的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 事实上,CJ第一制糖正积极推进业务重心从食品向生物科技的转移。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剥离因全球市场低迷而增长停滞的饲料及畜牧解决方案(ANH)业务部分板块,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去年更撤回曾计划出售的绿色生物科技业务,将其重新定位为高收益的未来增长引擎。在此结构调整背景下任命一位拥有专业知识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解读为集团上下致力于将CJ第一制糖从一家单纯的食品公司转型为一家全球性生物公司的承诺。 在新任首席执行官尹锡焕的领导下,第一制糖预计将进一步强化其现有的?#32511;、白、红?#19977;大生物业务组合。在绿色生物业务方面,该公司专注于生产饲料用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和食品用调味料(核酸等),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主导地位。在白色生物业务方面,该公司专注于开发生物基环保材料,例如可生物降解的海洋材料PHA。在红色生物业务方面,该公司正通过其子公司CJ 生物科学专注于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新药。预计此举将成为进军高附加值医药市场的桥头堡。该公司当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扩大生物铸造业务、提升PHA盈利能力,以及应对欧盟对中国赖氨酸征收反倾销关税等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这表明该公司将通过专业人才配置加速目标达成进程。
¡¡ |
|
|
|
|
Prev¡¡ |
|
Korean Industrial Insight No. 18 of AI, Semiconductors, Batteries, Electric vehicles, and Bio
|
|
|
Next¡¡ |
|
Korean IP News No. 132 in Chin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